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控機床以其高效、高精度以及加工靈活可變的特點,在各行各業取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已成為企業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關鍵設備之一。生產中迅速判別故障發生的原因,隨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既是保證數控機床安全、可靠運行.提高設備使用率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數控機床使用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直觀檢查
通過故障發生時的各種光、聲、味等異?,F象的觀察,認真查看系統的各個部分。將故障范圍縮小到一個模塊或一個印刷電路版。
例 1 :數控機床加工過程中,突然出現停機。
打開數控柜,發現主電路短路跳斷,經仔細觀察,*后發現 Y 軸電機動力線外皮被硬物劃傷.損傷處碰到機床外殼上,造成斷路器跳斷。更換 Y 軸動力線后,合上斷路器,機床即恢復正常。
二、自診斷功能的使用
數控系統的自診斷功能.已成為衡量數控系統性能特性的重要指標。數控系統的自診斷功能隨時監視數控系統的工作狀態,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立即在 CRT 上顯示報警信息或用二*管指示故障的起因。這是維修中*有效的一種方法。
例 2 : TH5660 立式加工中心,故障顯示:“ Y03 伺服放大器未安裝”,這表明伺服放大器有關的元器件沒有連接好或損壞。經檢查故障原因是 X 軸的反饋插頭松了,相當于電機與伺服單元未連接,所以一開機就出現了上述故障。
三、功能程序測試法
功能程序測試法就是將數控系統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用手工編程或自動編程的方法,編制成一個功能測試程序,送入數控系統,然后讓數控系統運行這個程序,借以檢查機床執行這些功能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判斷出故障發生的可能原因。
例 3 :采用 FANUC<6M> 系統的一臺加工中心,在對工件進行曲線加工時出現爬行現象。用自編的功能測試程序,機床能順利地完成各項預定動作,說明數控系統工作正常,于是對所用曲線加工程序進行檢查,發現在編程時采用了 G61 指令,即每加工一段傳感元件都要讓機床停止下來進行檢查,從而使機床出現爬行現象。將 G61 指令改為 G64 指令代替后,爬行現象就消除了。
四、交換法
所謂交換法就是在分析出故障大致起因的情況下,利用備用的印刷電路版、模塊、集成電路芯片或元件替換有疑點的部分,從而盡量縮小故障范圍。
例 4 :某數控設備 QCK<036A> 在調試時, x 軸運行時有抖動現象,并且 X 軸電機有發熱現象,初步懷疑為 X 軸模塊故障;將 Y 軸伺服模塊與 X 軸伺服模塊掉換后, Y 軸抖動,說明確為原 x 軸伺服模塊損壞。換上備用模塊后,故障排除。
五、原理分析法
根據 CNC 組成原理,從邏輯上分析各點的邏輯電平和特征參數,從系統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著手進行分析和判斷,確定故障部位的維修方法 , 當然運用這種方法,要求維修人員對整個系統或每個部件的工作原理都要有清楚的、較深的了解。才可能對故障部位進行定位。
例 5 :某數控設備 QCK040 有一次 X 軸進給失控 , 無論是點動還是程序進給,導軌一旦移動起來就不能停下來,直到按下緊急停止為止。根據數控系統位置控制的基本原理,可以確定故障出現在 X 軸的位置環上,并很可能是位置反饋信號丟失,這樣一旦數控裝置給出進給量的指令位置.反饋的實際位置始終為零,位置誤差始終不能消除,導致機床進給的失控,更換 x 軸編碼器后,故障排除。
六、參數檢查法
數控系統發生故障時,應及時核對系統參數,系統參數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機床的性能.甚至使機床不能正常工作,出現故障,參數通常存放在磁泡存儲器或由電池保持 CMOS RAM 中,一旦外界干擾或電池電壓不足,會使系統參數丟失或發生變化而引起混亂現象,通過核對,修整參數,就能排除故障。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方法,機床維修時應根據故障現象,常常同時采用幾種方法,靈活運用,對故障進行綜合分析,逐步縮小故障范圍,以達到排除故障的目的。